據韓國媒體12日報道,消息人士稱,大韓航空母公司韓進集團正在就收購韓國亞洲航空公司進行談判。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是韓國前兩大航空公司,如果合并將對韓國航空業產生深遠影響。

據了解,今年2月中旬,韓亞航空宣布進入緊急經營狀態,大批高管辭職。此前,現代產業開發集團曾計劃收購韓亞航空,但終失敗,隨后韓亞航空債權團對韓亞航空啟動管理體制。
分析人士表示,韓國第二大全服務航空公司韓亞航空退出競爭,大韓航空可能從中受益,而合并可能會給韓國航空業帶來積極結果。
疫情之下,韓國航空業損失嚴重。據統計,在新冠疫情爆發后,2020年的前9個月內,韓國航空客運量僅為3.0138萬人次,同比大降66.2%。而截至10月8日,韓國國內363架客機中,有187架不得不停飛。
韓國航空業的境遇只是航空業現狀的一個縮影。
01、航空業的至暗時刻
據美國媒體報道,今年以來運營航線數已經減少三分之一。數據顯示,今年1月底時,在營航線共47756條,截至本月2日,航線僅剩33416條。世界各國的航空業遭受著幾乎前所未有的打擊。
在美國地區,航空業受疫情影響嚴重。美國航空運輸協會11月12日表示,受到需求量暴跌的影響,美國航空業2020年年底的員工數量,將會降至至少1987年以來的低水平,比3月時少了約9萬人。
航空航天業的巨頭美國波音公司,前三季度已經累計虧損約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31億元。這家公司目前正在大幅裁員,疫情前期他們原本計劃到2021年底裁員1.9萬人,但是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裁員數字已經增加到了約3萬人。
日本地區的航空業也未能幸免。日本大航空公司全日空航空的母公司全日空控股公司日前宣布,由于、國內航空需求大幅下降,本財年公司將出現史上大虧損,凈虧損額或達5100億日元(1美元約合104.7日元),遠高于2009財年受金融危機沖擊創下的573億日元虧損紀錄。
為削減人工成本,全日空擬在2022財年之前臨時削減3500名員工。除鼓勵員工自愿離職或提前退休、凍結招聘新員工外,全日空正與豐田汽車公司等大型企業協商,希望將員工借調至對方公司工作,以達到臨時壓縮人員的目的。
歐洲地區,由于“二次疫情”的全面爆發,航空業同樣陷入了困難。與2019年同期相比,9月份,歐洲機場的乘客數量下降了75%。歐洲機場理事會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流失的乘客總數已達13億人。
而歐洲機場行業一家貿易協會則警告稱,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導致航空旅行急劇減少,英國和歐洲的近200個機場在未來幾個月內,將面臨破產的風險。
據該機構估計,如果客運量在2020年底前不能開始復蘇,歐洲740家商業機場中的193家,將在“未來幾個月面臨破產”。
疫情之下,航空業迎來了至暗時刻。為了生存,各家航空企業不得已展開了如韓亞航空公司一樣的“自救”行動。
02、航空公司花式自救
航空業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飛機停工不飛了,但是飛機租金、折舊、停場費等固定成本卻停不下來。根據航空運輸協會的預測,航空公司不管飛不飛,每天都要燒掉的硬成本是2.3億美元。面對著不飛虧錢,飛也虧錢的局面,各大航空公司在過去幾個月里開始了積極的“花式自救”行動。
泰國航空公司賣油條
泰國航空公司代理總裁昌辛10月1日宣布,近他們公司拓展了在街頭賣早餐油條的業務,每天收入至少40萬至50萬泰銖,每個月能為公司帶來約1000萬泰銖的銷售額,約合人民幣217萬元。
據說,泰航油條廣受好評,甚至有人從清晨5點開始排隊購買,如今還在擴大規模,準備增加炸鍋和門店。
澳航兩小時內售出1000部手推餐車
9月底,澳航網站還上線了約1000臺曾在退役747客機上使用過的餐車,分為半尺寸和少量全尺寸餐車,并配備酒水以及其他機上備品,分別售價為974.7澳元和1474.7澳元。
每臺半尺寸餐車包括40瓶(187毫升)白葡萄酒、40瓶(187毫升)紅酒、1瓶香檳、1盒TimTams巧克力餅干、1盒savoury餅干、1盒煙熏杏仁、2套澳航商務艙洗漱包、2件睡衣和1條頭等艙毛毯,2小時售罄。
今年8月,澳航以僅25澳元的價格出售了一款含有睡衣的“護理包”,內含商務艙睡衣、TimTam餅干和茶包。此次出售旨在清空澳航倉庫的剩余庫存。
韓國航空公司將自家客機300多座椅被拆掉
疫情期間,貨運需求的增長帶來了業務新增長點,“客改貨”成為航司紛紛采取的自救新舉措。
據韓國媒體10月21日報道, 韓國國土交通部近日表示,在經過安全性驗證后,已經批準韓國的德威航空、濟州航空、真航空(JIN AIR)三家低成本航空公司利用閑置客機進行貨運。
據統計,在新冠疫情爆發后,2020年的前9個月內,航空客運量僅為3.0138萬人次,同比大降66.2%。而截至10月8日,韓國國內363架客機中,有187架不得不停飛。
國內“隨心飛”刺激旅客出行
為恢復航空客運主業,國內各家航司不遺余力,將目光鎖定遠期旅客。6月,東航率先在業內首推“周末隨心飛”產品,引來各家航司競相追隨,春秋航空“想飛就飛”、海航“嗨購自貿港”、南航“快樂飛”等產品相繼推出,刺激國內旅客出行。
據民航局新資料顯示,8月份國內航空客運市場已恢復至去年同期8成以上,國慶期間更是恢復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多。
從開源到節流,各航空公司試圖努力活到行業復蘇之時。總之,為了自救,航空公司都在盡力地各出奇招。
“但是,面對行業的寒冬,這些自救方案帶來的收入依然只是杯水車薪。”
來自航空公司的有關人士也表示,“航司有大量難以削減的成本。比如飛機的基本維護保障、基礎人工支出等,即使今年大規模裁員降薪之后,以現階段的營收狀況,也遠不足以彌補虧損。”
“行業要恢復至疫情之前的水平,至少耗時2-5年。”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