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打破機床95%依賴進口局面
閱讀:458 發布時間:2012-10-29模具及五金塑膠產業供應商協會負責人羅百輝認為,我國機床行業快速發展,產值、產量躍居世界*,國產機床數控化率由十五末35.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51.9%,我國雖早已躋身制造大國行列,但大而不強的矛盾始終困擾著行業科學發展。
裝備制造業被譽為工業母機,是制造業的基石。工業現代化所需的各類設施都離不開數控機床和基礎制造裝備。但過去我國的集成電路芯片制造裝備、大型石化裝備、汽車制造關鍵設備及*集約化農業裝備等長期依靠進口。
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王黎明透露,目前中國數控系統和功能部件仍然主要依靠進口。國內系統的自給率不到5%,約有95%依賴進口,其中日本成為主要的進口國,約占1/3;國產中數控系統總和不到20%。
在市場上,中、機床數控系統主要由以日本發那科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為代表的少數企業所壟斷,其中發那科占一半左右。在國內市場上,主要規模生產企業有20多家,以華中數控、廣州數控、大連大森、北京凱恩帝、南京華興5家企業為代表。
據了解,國產機床目前只有30%的數控化率,與發達國家60%~70%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存量機床的數控化率只有10%左右。專業人士指出,在中國機床行業整體高速增長的背后,仍存隱憂。
從產品結構來看,機床行業的增長主要依靠低端普通機床的帶動,高中檔機床所占比例不斷減少,重型機床市場走勢趨緩,因而目前行業的發展道路并不健康。
針對這一狀況,2009年由*牽頭組織實施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科技重大專項。圍繞航空航天、船舶、汽車、發電設備等重點領域及國家重點工程的需要,系統部署了主機、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和關鍵部件研制,共性技術開發,創新平臺建設、用戶工藝試驗和應用示范工程7個方面重點任務。
據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的專職技術責任人盧秉恒院士介紹,從技術層面看,十一五時期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重大專項取得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重大裝備研制取得突破,達到*水平。圍繞重點領域的急需,專項攻克了大跨度、超重型機床設計制造技術,超大型立式和臥式回轉臺設計制造技術,超寬、超長工件加工工藝等一批關鍵技術,開發出一批數控重型橋式龍門五軸聯動車銑復合機床、大型快速數控全自動沖壓生產線等具有*水平的制造裝備。
二是中數控機床性能有效提升,初步滿足國內需求。專項針對市場需求面廣、進口量大的高速精密加工中心以及數控車床、五軸聯動加工機床等產品進行開發,開展了可靠性與數字化設計、性能整體評價、動態補償等關鍵技術攻關,有效提升了中數控機床的整體技術水平和*。
三是數控系統、功能部件及刀具研發進展順利,共性技術成果初顯。數控系統的研制與開發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較明顯的突破,我國成功研制出為具有技術水平的五軸聯動加工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滾珠絲杠及直線導軌、數控回轉工作臺、雙擺角數控銑頭等功能部件也實現了關鍵技術突破;同時開發了一批四大領域急需的精密、復雜及硬質合金刀具,并在重點企業得到應用,部分替代了進口。
面臨未來發展形勢,蔡惟慈建議,從以下幾個當前的薄弱環節尋求行業發展突破:航空航天和汽車;飛機制造業非金屬材料加工裝備等;數控系統、伺服系統和功能部件;可靠性技術等基礎技術和研發試驗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