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每時1立方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流程
閱讀:109 發布時間:2020-6-4每時1立方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流程
小宇環保設備適用于生活污水(農村生活污水,高速公路的服務區,風力發電廠生活污水,景區生活污水、社區污水、別墅、工廠、賓館、療養院、學校、變電站、光伏發電場、水利建設項目等),醫院污水(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口腔牙科醫院、兒童醫院、民營醫院污、鄉鎮醫院、社區醫院、寵物醫院、專科醫院、皮膚病醫院等)的處理。本產品由Yang2020.06.04發布
離心式污泥脫水機設備處理能力的控制
任何離心式污泥脫水機都有一個大處理能力要求,這種要求有兩方面的數據參考指導:
A、大可處理干固體負荷,即每小時處理的大不揮發固體固體重量,以KGDS(干固體)/h表示;
B、大可處理水力負荷,即進入設備的污泥流量,以m3/h表示,它與進泥濃度(固含量)的乘積即為干固體負荷。
在正常污泥濃度情況下,應保證大處理干固體負荷在設備廠商標定的設備理論負荷的70%-90%為好,要避免設備利用率過低,同時避免設備長期在高負荷下運轉而造成設備損耗加快,維護周期縮短。在設備負荷過大的情況下,無論如何增加絮凝劑用量,也不會使處理效果好轉,表現為泥餅干度不理想,上清液攜帶固體偏高、回收率下降,由于上清液攜帶的泥沙溢流造成設備磨損,動平衡破壞、震動加劇。有些時候,由于污泥濃度增加,造成按照原流量進泥時,實際進泥負荷超過了該設備的可接納負荷指標使處理效果下降。這時要及時逐漸降低進泥頻率,觀察效果,待效果穩定后,繼續嘗試絮凝劑流量控制到經濟投加量。反之,當污泥濃度降低了,要逐漸增加進泥流量,同期配合加藥泵流量調整。若進泥濃度過低,雖然設備的干固體負荷不高,但水力負荷卻很大,進入的低濃度污泥由于在高水力負荷下,設備不能形成有效的、厚度均勻的泥環層,沉降的固體會被大量的上清液攜帶溢流,從而直接影響了處理效果和處理效率。
污泥性質和濃度發生變化的絮凝劑調整
在污水處理廠工藝、設備調試初期,由于受到水質、水量、水處理工藝運行狀態等因素的影響,待處理污泥的性質可能會發生很多變化,這種變化對污泥脫水機和絮凝劑的依賴性會產生波動,污泥齡或污泥存放時間會影響到污泥性質,如污泥濃度、污泥有機質含量(或灰分含量)、污泥密度、污泥顆粒規格(污泥自身骨架結構狀況)等對絮凝劑和脫水機的依賴波動會更加明顯,因此在現場要根據情況及時進行調整來保證能夠正常的污泥脫水運行管理。這個階段的污泥脫水效果和藥耗可能會和正常運行有一定的差異,這種差異會隨著現場水處理設施運行的逐漸正常和污泥排放處理的逐漸穩定而趨向穩定。
即使在污水廠實現了正常運行后,待處理污泥的實際性質或濃度也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對于那些沒有污泥濃縮池而直接將污泥進行脫水處理的現場來講,這種變化可能就會更頻繁,波動幅度也會較大,有污泥濃縮池的現場相對變化幅度小些,這些情況往往會被忽略或小視。產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由于污水廠進水負荷變化,導致沉淀池(一沉池或二沉池)停留時間發生變化,沉淀池中的懸浮物實際沉淀時間發生變化,導致污泥密度和濃度發生變化;
B、由于沉淀池向污泥脫水車間的排放的待處理污泥流量或排泥周期發生了變化,導致污泥濃度實際在發生變化;
C、由于現場運行的異常情況(如維修等)導致污泥發生變化,或由于季節性原因,特別是氣候交替導致污泥性質和濃度發生變化等。這些變化往往表面上不易觀察得到,也容易被忽視,但是簡單計算一下就知道這個變化幅度的可能帶來的影響。
以待處理污泥濃度為例:若排放到污泥脫水車間的待處理污泥含水率從96%變化為97%,即固含量從4%變成了3%,這1%的濃度數值變化其實相對值幅度竟然達到了25%,由于絮凝劑消耗與待處理污泥固含量成正比,在正常運轉時,絮凝劑的消耗也也相應減少25%左右。如果這時候沒有及時調整來降低絮凝劑投加量,在同一污泥流量和絮凝劑流量情況下,絮凝劑就會被浪費了25%左右,而表觀泥餅狀況并不會有明顯的變化。反之,若污泥濃度增加,而絮凝劑沒有跟蹤增加,則污泥脫水效果會相應下降。
影響調試的因素
影響調試的因素,除接種污泥外,還有廢水的水質特征、有機質負荷和有毒污染物負荷、環境條件、填料種類等。厭氧調試所需時間較長,一般16~24周不等。
⑴pH值pH值變化將直接影響產甲烷菌的生存與活動,厭氧池pH值應維持在6.5~7.8之間,佳范圍在6.8~7.5左右。厭氧池具有一定的緩沖能力,正常運行時,進水pH值可略低于上述值。
⑵溫度采用中溫調試。大多數產甲烷菌的適宜溫度在中溫35~40℃之間,中溫條件下,產甲烷菌種類多,易培養馴化、活性高。應控制厭氧池溫度波動范圍一般1d不宜超過±2℃,避免溫度超過42℃。
⑶堿度合理的厭氧池堿度(以CaCO3計)范圍為2000~4000mg/L,⑷基質的碳、氮、磷比例及微量元素厭氧處理要維持正常運行,廢水中必須含有足夠的細菌用以合成自身細胞物質的化合物。甲烷菌的主要營養物質為氮、磷、鉀和硫及其它必需的微量元素。厭氧池中營養物質比例一般取BOD5:N:P=(200~300):5:1,而生物接觸氧化池和生物鐵微電解池中主要營養物質的比例一般取BOD5:N:P=100:5:1。細菌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非常少,但微量元素的缺乏能夠導致細菌活力下降,在調試階段應加適量的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