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每天處理70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流程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處理水量有10噸 、15噸、20噸、30噸、40噸、50噸、60噸、80噸、100噸、120噸、150噸、180噸、200噸、300噸、400噸、500噸、100噸等,不論您是處理多大的污水我們都能處理
本產品由wang于2019.9.28發布
每天處理70噸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流程
通過新型脫氮技術提高生化法的脫氮效率,減輕后續膜工藝的等級以降低滲濾液的處理成本,是下一步滲濾液處理的發展方向。
污泥換季膨脹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污水處理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在溫度高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不會出現嚴重的污泥膨脹情況,往往出現在每年的春夏、秋冬換季時。即發生在氣溫、水溫和氣壓交變的環境。
1換季膨脹時間
在分析某污水處理廠的統計數據后,發生泡沫現象的時期為:由水溫高于氣溫而交變到水溫低于氣溫時(3月下旬到4月中旬)和由水溫低于氣溫而交變到水溫高于氣溫時(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 2換季膨脹原因分析
由于生態環境的更迭,使微生物的生長、構成等發生了變化。從過去的操作運行發現,不改變其他條件,泡沫現象在經歷一段時間后(10——20d)會逐漸消失,污水處理系統自動修復。
通過鏡檢,發現春夏交變的泡沫中主要是絲狀菌的暴發,絲狀菌大量生長,并伸展開來;而秋冬交變時,失去活力的絲狀菌包裹在同樣失去活力的菌膠團中形成上浮泡沫。
其原理仍須進一步研究,一般認為,當季節(溫度、氣壓)交變時,微生物均會受到影響,但絲狀菌的適應性要比一些絮成菌強,如Microthrixparvicella的生長溫度可在8——35℃間,而且更適宜生長在低溫環境。
當環境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長時,絲狀菌的菌絲會從菌膠團中伸展出來以增加其攝取營養的表面積,其生長速率高于其他微生物。
準能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工藝的選擇 在國家住建部、環保部發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及污染物防治政策要求的新形勢下,根據污泥終安全處置要求和污泥特性,選擇適宜的污水和污泥處理工藝,實施污泥處理處置全過程管理。準能污水處理廠綜合考慮污泥泥質特征、地理位置、環境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確定污泥處置方式。
結合國內外現有污泥處理成熟技術,結合準能集團公司調研結果,及污泥處置系統工藝設備確定專題會議討論結果,將該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工藝確定為動、靜態結合的槽式好氧發酵工藝,滿足污泥處理處置中無害化和穩定化的基本要求;同時,好氧發酵工藝的選擇可實現污泥資源化利用。
在該技術中,其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將原本不穩定的有機質降解和轉化成具有穩定特性的有機質,在降低發揮性有機質含量的基礎上,減少臭氣含量,在物理性狀方面具有較為明顯的改善,方便運輸、儲存以及實際使用,效果良好。
同時,高溫堆肥方式的應用也能夠對堆料當中的蟲卵、草籽以及病原菌進行殺滅處理,以此使污泥處置后的產品更適合作為植物營養源以及土壤改良劑。污泥好氧發酵過程比較復雜,主要有:添加輔料調整堆料的含水率和適當的C/N比;選擇填充料改變污泥的物理性狀;建立合適的通風系統;控制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
好氧發酵是實現污泥資源化利用的一種重要途徑。其優點是投資少、工藝簡單、易操作、運行成本相對較低,但常規工藝臭味大、操作環境差,并且堆肥后農用或其他土地利用受污泥中重金屬、有機物及N、P含量的限制。
2好氧發酵工藝技術應用
2.1設計處理能力
準能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置設計能力為:脫水污泥100t/d(含水率80%)。
2.2工藝流程
除臭系統單元,工藝流程圖見圖1。
2.2.1污泥混料、輸送單元
污泥脫水車間生產出的濕污泥利用2臺自卸裝運車,直接運送倒入污泥料倉。通過自動計量裝置將濕污泥、調理劑和返混料均勻輸送至混料機中充分混合,使物料達到適宜的含水率,并保證混合料具有松散的結構,達到堆肥所需的自由空域要求。
混料系統含污泥料倉、輔料料倉、返混料倉、混料機、原料皮帶輸送機、混合料皮帶輸送機、卸料皮帶及轉向平臺?;炝舷到y在混料車間現場設置一套控制平臺,所有設備控制平臺上現場操作。控制方式由手動和聯動兩種,聯動控制由PLC實現?,F場控制平臺設置聯動、手動轉換按鈕。聯動操作時,設備循序啟動,啟動順序為卸料皮帶—混合料輸送皮帶—混料機—原料輸送皮帶—輔料料倉—返混料倉—污泥料倉,而設備停止順序與啟動順序則相反。
從混料機出來的混合料,經皮帶機輸送至自卸車,由自卸車送入發酵槽。發酵槽中的物料進行平整,然后插入溫度、氧氣監測探頭,并由計算機啟動發酵過程監測和控制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