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每天1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報價
閱讀:258 發布時間:2019-11-23每天10噸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報價
小宇環保是一家專業生產銷售污水處理設備的廠家,一直以來都以的產品和服務來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主打,小宇不會讓您多花一分冤枉錢,還能買到稱心如意的設備。以質量求生存,以信譽求發展,與有識之士一起建立雙贏的目標,攜手共創美好的明天。
異相催化氧化新技術
異相催化氧化新技術又稱超級催化氧化技術,或納米催化氧化技術,是對現有Fenton技術的一種革新,因此本質上仍然屬于Fenton氧化法,其新穎性主要體現在分解H2O2的異相催化劑RMD-1上。基本原理與Fenton氧化相似,即在新型異相催化劑RMD-1的作用下,H2O2被分解為高活性的羥基自由基(˙OH),這種˙OH在25 ℃、濃度為1 mol/L時的氧化還原電位高達2.8 V,能在常溫常壓下將難生物降解或難化學氧化的絕大多數大分子有機污染物分步快速地轉化為含多個羥基自由基的小分子物質,并終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
反應體系pH的影響
對于Fenton氧化法處理有機廢水的試驗研究,大多數試驗研究表明初始pH在3~4有良好的反應速率和反應效果。而在研究新型異相催化劑RMD-1作用下H2O2分解過程中,發現反應體系中無論有機物是否存在,該催化分解反應都會不斷產生氫離子(H+),結果都會導致反應體系pH不斷下降,依據H2O2加入量的不同,pH可以降到3~0.5,甚至更低,直到H2O2分解*為止。因此,反應過程中要不斷用堿液進行pH回調,使其始終保持在3~4,以保持良好的反應速率。進一步試驗跟蹤還發現,H2O2剛剛投加完畢后,體系pH會繼續降低,但會逐漸減緩,之后保持一段時間不變,接著就會出現上升的現象,依據反應體系情況不同,一般會上升0.01~0.25個pH單位。由此,可用pH的反升現象來判斷體系中H2O2是否分解*,是否達到反應終點。
物理化學法
物理化學法可有效去除農家樂生活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和油脂,且物化法具有操作簡單、投資少、體積小的特點,因而在農家樂生活污水處理中應用較廣。常用的物化法有混凝法和粗粒化法。
混凝法
混凝法是通過在生活污水中投加混凝劑,在壓縮雙電層、電中和、吸附架橋、網捕卷掃的單獨或共同作用下,使膠體和懸浮粒子脫穩之后形成大的聚集體,在重力作用下沉降,進而與水體分離被去除的過程。通過對混凝過程的研究得出:決定混凝劑用量的階段主要為破乳階段;廢水經混凝處理后,油、CODcr的去除率與原廢水中油、CODcr含量有關,污染物含量越高,去除率亦越高。因而其處理效果受水質影響較大,處理效果往往不穩定。不適合處理水質波動大,CODcr濃度高的農家樂生活污水。
污水的生物可處理程度,目前主要采取污廢水的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與污水的鉻法化學需氧量(COD)的比值進行表示,也叫污廢水的可生化性(B/C)。依據研究和經驗總結,當B/C大于0.45時,稱為極易生化,污廢水的生化性能優異,經過以生化為主體的工藝處理后就可直接符合環境要求;當B/C在0.3~0.45時,稱為易生化,污廢水的生化性良好,污廢水經主體工藝處理后,出水可滿足大多環境要求;當B/C在0.2~0.3時,稱為可生化,污廢水尚可采用生物方法處理,處理工藝除生化工藝外,還需進一步強化后續處理工藝,才能符合環境排放要求;當B/C在0.1~0.2時,稱為難生化,污廢水雖可采用生物處理工藝,但需通過強化前處理以提升其可生化性,同時加強后續深度處理;而對于B/C小于0.1的情況,則稱為極難生化,此種情況下污廢水的處理其主體工藝則需考慮選用具有更好處理效果的物化或化學工藝,生化處理工藝已不再是優先選項。
1、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的來源及其水質特征
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主要是指可生化性小于0.2但還需繼續處理的水,其來源非常廣泛,大體可以分為以下四類:類是生活污水生化處理出水或尾水;第二類是高濃度生化性好的廢水處理出水;第三類是園區綜合廢水處理出水;第四類是生物毒性大的工業廢水排水。
類生活污水生化處理出水,其來源是城市、城鎮以及人員集中生活居住地的生活污水。這類水總體特征是水量大、營養較為豐富、COD在100~300 mg/L,可生化性良好(B/C大于0.3),經以生化為主體的工藝處理后,原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均得到非常充分的降解,出水中的有機物主要有兩類,一是污水中本身就存在的微生物處理過程中剩下難啃的“硬骨頭”,二是微生物在分解污廢水中的有機物時新產生的代謝產物,二者都屬于難生物降解部分,因此出水雖然達到了原有排放標準,但其可生化性已然從大于0.3降到0.2以下。國家實行新的排放標準后,對于出水的深度處理,尤其是對難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去除就顯得尤為重要。
第二類高濃度生化性好的廢水生化處理出水,其來源有畜禽養殖廢水、垃圾滲濾液、食品行業加工廢水等,這類水一般地點較為偏遠、周邊缺少二級納污處理設施,單個企業排水規模一般為每天100~300 m³。這類水營養雖豐富,可生化性好,但因COD非常高,可達5000~20000 mg/L,經生化工藝處理后,其COD仍在1500~2 000 mg/L或以上,可生化性已然從0.3~0.6降至0.1以下,既不能滿足排放需要,也滿足不了回用需求,因此需要繼續進一步深化處理。
第三類園區綜合廢水處理出水,其來源主要為工業園區的少量生活污水與園區工業企業排放的經過處理符合相關要求出水的混合水,這類水的總體特征為工業排放水量大,COD在100~500 mg/L,缺營養,可生化性差,B/C小于0.2,甚至0.1,與園區生活污水混合后,營養雖有改善,但因生活污水相對少,形成的綜合廢水仍難采取單一的生化工藝進行達標處理,必須經深度處理才能滿足回用或排放要求。
第四類生物毒性大的工業廢水排水,這類水來源于工業企業的生產,其排水規模因企業生產對象不同有很大不同,有的排放量少,污染物濃度不僅非常高,而且變化幅度大,如家具生產排放水,日排放量3~5 m³,水質變化卻非常大,COD在3 000~200000 mg/L;再如某些選礦企業排放水,日排放量1~2 m³,COD卻高達130000 mg/L以上。有的排放量大,污染物濃度變化幅度相對較小,如制革廢水、印染廢水、造紙廢水等,這類企業日排放量達2000~5000 m³,COD卻只在2000~4000 mg/L變化。這類水由于營養相對缺乏,可生化性差,生物毒性大,屬于典型的難生物降解有機廢水,若選取常規的工藝技術進行處理,出水COD要達到500 mg/L甚至100 mg/L以下的排放要求是相當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