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中國制造業企業要有轉型發展的勇氣和決心
閱讀:536 發布時間:2013-4-8各位網友,大家好。這里是*博鰲亞洲論壇訪談。今天作客*演播室的是浙江新秀集團董事長施紀鴻。他已經是第六次來參加博鰲論壇,新秀集團也是博鰲論壇*箱包提供商。施總帶領新秀集團走進博鰲論壇這個具有影響力的政商平臺,也把中國的國貨品牌引入了市場。請問施總,六年的博鰲行對于一個中國制造業企業家來說有怎樣的收獲和感受?
施紀鴻:每年來到博鰲亞洲論壇,都會碰到越來越多的朋友,我們結緣是因為箱包。我非常高興新秀集團在2008年*次作為博鰲亞洲論壇的贊助商,為博鰲亞洲論壇提供箱包禮品。一開始論壇秘書處也沒有很多要求,對這個包的要求就是能夠把論壇的資料裝進去就行。但是我們拿到這樣一個任務以后,非常用心的做了準備。我們希望這個公文包不光光是放資料,而且大會結束以后,來自各國的政商精英能夠喜歡它,并且把它帶回去繼續使用。這樣就可以把我們的“悠客”品牌從博鰲小鎮帶到世界各地去。
基于這個想法,每一屆博鰲論壇的禮品包,我們都是精心設計制作,而且與這些商務人士進行用戶體驗互動,包括聽取論壇秘書處的意見建議,獲得一些嘉賓的反饋。所以,新秀與博鰲論壇,結緣是箱包,維系是品質。這六年里,新秀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壯大。來博鰲論壇參會次數越多的嘉賓,就會對“悠客”箱包的感情越深。我們六年的用心和認真也得到了回報,就是“悠客”這個品牌,通過博鰲論壇給各國來的嘉賓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換句話講,我們作為一個國貨品牌,給各國的參會人士傳遞了非常正面的、友好的中國文化信號和感情交流。所以,這六年的感覺非常好。
新秀集團在發展中強調兩點,一是打造多品牌,二是構建品牌聯合艦隊。也就是說考慮到在品牌消費品市場,要參與競爭的話,我們既需要國貨品牌,也需要購買一些品牌。這樣一個品牌聯合艦隊,可以讓更多的人接受。所以,我們在品牌推廣上面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有一些大家聽到的品牌,實際上我們也在參與營運。
以往我們總覺得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的品牌走向還需要很多時間,這沒有錯。但是你如果想要國外的消費者接受我們的品牌,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得首先尊重自己的品牌,就是你要有足夠的信心把你的品牌秀出來。如果你一方面還在用一些品牌,甚至品品牌,使用國貨時,你卻很羞澀,覺得國產品牌跟品牌相比不夠強大,那么這條路就會越來越難走。對于我們“悠客”品牌,這種定位于中商務旅行的箱包來說,在博鰲亞洲論壇的亮相,包括通過博鰲這個平臺,通過*這樣的媒體給予我們支持宣傳,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都充滿了信心。
主持人:我們注意到,在過去的2012年中,中國整個服裝鞋帽行業,包括皮革制造行業,下滑壓力很大,很多企業陷入了經營困境。在這種背景下,新秀集團去年實現10億元的總營收,并且逆市增長了30%。請問施總,在去年整體行業環境不樂觀的背景下,新秀是如何實現逆市增長的?
施紀鴻:在這方面我特別希望和同行業進行一些交流,包括非箱包行業的企業,我覺得我們都有一些心得可以交流。zui根本一點就是中國在經歷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以后,基于成本優勢、勞動力紅利上的高速增長,從規律來講,確實已經到了平臺期。而今后成本優勢會逐漸喪失,會進入下滑的通道。無論是你愿意還是不愿意,它都是現實存在的。所以,我覺得中國的企業,一定要正確面對這一點。
我們一定要清楚的認識到,中國企業過去的高速增長是在制造業方面,也就是說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強國持續了30年的增長。實際上我們這些制造業行業仍有非常大的機會優勢,依然可以有非常健康的增長,但是我們必須要從制造往制造業下游發展。也就是說,以箱包為代表的消費品行業,要從制造環節向下游的研發設計為主導的品牌營運方向發展,也就是要向“微笑曲線”兩端轉移。
其實,這一點政府也在宣傳,企業也在宣傳,但是真正去領會、真正去做的并不多。我在這兒舉一個例子,如果問箱包、服裝行業是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或者是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有大部分地方政府,包括做箱包服裝的企業都會說是的。但實際上,“勞動密集”只是箱包產業中間的一個環節,也就是制造環節。我們往往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進入了一個模式定位的錯位,就是我們總覺得中國企業只配做這個產業的制造環節,沒有想到LV也是我們的同行,也是箱包產業的一員。我們總覺得LV高不可攀,實際上它也是一個箱包企業,只不過它重心在箱包產業鏈的下游,就是把研發設計和品牌推廣宣傳做到*,而且它也是非常執著、專業地做了上百年的企業。
如何解決我們這樣的行業在2012年遇到的困境,我覺得zui主要一點就是從現在開始,必須要趁著制造業還有一點錢賺的時候,包括很多企業沒有亂搞多元化,沒有亂投資,還有一點積蓄的時候,要把自己的目光聚焦在“微笑曲線”兩端的非勞動密集型的環節上去。
我覺得無論政府、企業,大家都在講,但是一到實際行動就特別矛盾、特別慢。有些服裝箱包企業,從制造的紅利中間賺到了錢,但是他又不尊重自己這個行業,把錢投到其他地方去了,實際上他在那個地方未必有優勢,所以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如果中國的企業不解決這個問題,那我認為在行業未來的發展之路上,他是沒有希望的。未來,他們的哀鳴聲會越來越響。
是句實話,不可能在一個國家把產業的一個環節,做了30年,還認為它仍有很大的紅利。在中國制造業企業中,有些企業膽子很小,不敢跟他服務的那些貼牌客戶,那些品牌的營運商進行面對面的交鋒和競爭,他們甚至連想都沒有想過要去走制造業的下一個環節,就是從勞動密集型向非勞動密集型轉型,但還在這個產業里面繼續做,那就很危險了。如果大家理解了這一點,也就理解了新秀集團為什么能夠逆勢增長。
實際上,新秀集團也就是認識到了這一點,zui近這幾年在努力轉型,實際上我們離成功還有很遠很遠的距離,但是在這個過程中間,至少我們比人家走得早一些,也就會比人家多一些機會。
新秀能夠逆勢增長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盲目做多元化。大家如果盤點一下,2012年死掉的企業基本上都是做多元化的,做多元化的主要原因就是對自己的產業沒有足夠的信心,沒有足夠信心的原因就是認為自己只能做產業鏈上游,成本高、毛利薄,而不認為有能力去跟目前的競爭對手去比肩抗衡。國內企業習慣于兄弟企業之間短兵相接、血拼,但是和境外企業客戶去競爭,大家總是覺得不習慣,或者說也沒有這樣一種信心。
如果一個企業要真正能做到跟潮起潮落的經濟形勢關聯度減小的話,*的辦法就是要減少跟兄弟企業的競爭,要主動去跟產業鏈下游、跟你的客戶、跟你的客戶的競爭對手,跟這個市場去競爭,因為那個時候,就是你的另外一種成本優勢,不一定是勞動力成本優勢,但是你的管理成本優勢、資源整合優勢又出來了。
大家要知道,中國在過去30年中因為勞動力紅利,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性供應鏈。因而,我們往產業下游走的時候,我們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供應鏈優勢。也就是說,中國現在無論是從產業集群,還是從物流來說,我們都是當之無愧的品牌營運中心。無論是品牌企業,還是中國企業,都會把中國港口作為向進行品牌配送的中心。也就是說,我們在“微笑曲線”兩端競爭的時候,我們和國外的企業相比,還是占了地主優勢。除非我們大家都不努力,然后經過若干年的過渡,這些品牌又選擇了另外一個成本更低的國家,把一整套供應鏈體系又建立起來,那我們就失去了機會。但是,我們現在有大把的機會。
主持人:剛才施總為我們分享了去年新秀集團險中求勝、逆境高增長的原因和他的一些經驗。但是這幾年中國的消費品市場,尤其是箱包市場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一些*、品牌,尤其是箱包品牌,對中國市場的征戰明顯提速,而且覆蓋范圍越來越擴大,這些企業進入中國打造了三個“品”字,一個是品牌,一個是品質,一個是品位。那么新秀向下游進軍,多品牌征戰,包括品牌附加值的提高,您又有怎樣的見解?
施紀鴻:我覺得在品牌方面,我們中國的企業首先要端正態度,做好一個學生,就是要有空卑的心態來學習,就是向那些品牌去學習。
國內的消費者很難說只憑愛國熱情來接受國貨品牌。我覺得有的時候大家說因為愛國所以購買國貨品牌,我認為這不是很合理,愛國跟消費還是有差別的。我們國貨品牌通過做好學生,在學習國外企業的基礎上,又能夠保留中國文化美的內涵,這樣讓國人接受才會更加理智、更加成熟。同時這樣的國貨品牌,隨著中國政府在推廣宣傳中國品牌這樣一種大的潮流下,還可以作為文化使者,無論是在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可以得到良性傳播,所以當好學生比較好。
這方面我們也是有經驗的,在打造新秀集團箱包供應鏈體系的時候,我們認真向韓國企業、中國臺灣地區的企業進行學習。我們知道,他們比我們知道的多、知道的早。在學習過程中間,我們也會向他付學費,但zui終我們這些后來者會居上。我們當時取新秀(Newcom)這樣一個名字就是“后來者”,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努力*。經過不斷努力,我們在制造上面zui后戰勝了其他國家的箱包制造企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學習,學習他們如何做品質,如何做技術研發。我認為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并不可怕,而且我們歡迎更多的品牌進入中國市場。
我記得高爾基的一首詩,關于暴風雨,關于海燕,海燕說讓暴風雨來的更猛烈些吧。更多的品牌進來,實際上是一件好事。首先,可以打破一些不是很成熟的消費者的崇洋心理,因為他看到的品牌還太少,所以早期進入中國的品牌都受到很大追捧。但實際上,國外黑壓壓的一片都是品牌。如果他們都進來,中國的消費者會變得理智。其次,中國的企業,尤其是制造出身的本土企業能有更多的學習對象,只要是學習,只要是短兵相接,中國品牌的發展空間就會越來越大。zui怕的就是你拒絕學習,然后你又閉關自守。先學習,然后提升,zui后戰勝對方,或者說大家相互融合,也就是慢慢的一些品牌的所有者可能就是中國企業了。
實際上,品牌無國界,品牌是一種文化的融合交流。我認為品牌并不可怕,關鍵是中國企業有沒有信心把自己從制造型企業向品牌服務型企業去轉型發展,堅定地走這條路。
主持人:我們知道,新秀正在浙江平湖打造一個箱包城,建造一個箱包行業的生態鏈、產銷購一條龍的平臺。請問施總,您對平湖箱包城又怎樣的定位,如何區別于眾多的專業市場。
施紀鴻:在全國三大箱包產業基地之一的浙江平湖,我們發動行業的,打造平湖箱包城這樣一個全產業鏈的、具有獨立生態系統的新型專業市場。它將是一個國內企業、國外企業,箱包制造企業,箱包上游的原材料企業,箱包下游的品牌營運企業,零售終端,以及跟箱包行業相關的服務型企業,像物流、檢測、設計,甚至包括很多創業者,很多年輕人,這樣一個共生共存的行業平臺。
有一個固有模式,一講到專業市場都會想到傳統的批發零售,比如義務小商品市場,做批發零售,就是要靠外面的客人進來批發,來買我們的東西,如果說外部資源變化了,這個市場就會走下坡路。對于平湖箱包城,我們希望它能夠自成生態系統,能夠成為一個大的行業交易平臺。我們整合行業中這么多的業態,它們之間是可以互相進行交易的。我們想打造一個共有的平臺,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新秀集團把15年發展積累的行業經驗,包括我們今后想做的事情,把它放到這個平臺上來,與兄弟企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行分享,這就是我們做平湖箱包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