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機床消費放緩
閱讀:1846 發布時間:2013-11-1
機床企業未來一年的生存狀況將已經奠定了基調。
數據顯示,機床消費量去年增長了約9.3%,今年卻放緩了腳步。歐洲機床委員及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主席MartinKapp日前稱,今年*機床消費量預計將僅增長2%,但從消費總量上看卻將達到了*的681億歐元。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明年的機床消費量將恢復快速增長,并創造新的行業紀錄。
雖然市場對機床的需求今年有所放緩,而中國的機床市場卻仍然保持著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著亞洲市場的發展。作為世界上zui大的機床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對機床市場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MartinKapp表示,中國成為歐洲機床行業zui大的市場,同時其增長速度也zui快。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的預測顯示,到2017年,中國的機床消費量將在306億-376億歐元之間,而這個數字在去年是239億歐元。
進入21世紀以來,機床產品的交易額增長了80%,市場中的一半產品用于出口。
歐洲是機床市場發展的zui大受益者,其產品的4/5出口到其它地區,絕大部分為精密機床,在機床市場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在另一方面,中國的機床產能和市場需求雙雙高增長。去年中國機床行業產值達到147億歐元,消費額達到239億歐元,是當前zui大的機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
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執行主任WilfriedSchaefe表示,中國是德國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2012年占到出口總額的近30%。數據顯示,去年德國機床行業出口額約為83億歐元,而其中有超過24億歐元是來自于中國。
雖然今年上半年德國機床行業的出口額下降了3%,但對中國的出口額則上升了6%,占總額的27%。這使得德國機床行業有必要保持其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在對中國市場進行調研之后,WilfriedSchaefe認為,到2017年,中國的機床消費量將在306億歐元-376億歐元之間。汽車、機械和航空行業仍然是機床的重點客戶。能源行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其需求量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但航空行業的需求量在2015年之前將有快速增長,而其它行業的增速則會有所下降。
德企在華需加快本土化
去年機床市場的高速發展和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使得很多德國機床企業都有在中國擴大生產和投資的打算。WilfriedSchaefe參與的關于中國機床市場的調查顯示,中國機床產品在研發、質量和精度方面仍落后于德國。因此,精密機床將在中國繼續保持較高的需求量。
不過,在德國企業眼中,中端市場才是zui有潛力的市場。
10月18日,德國通快集團完成了對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72%股權的收購。通快集團人士稱,此舉有利于其對中國中端市場的開拓。
埃馬克機床(太倉)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楊銘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往機床主要客戶是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一度占到90%左右。但zui近兩年來國有企業的機床需求快速下降,而民營中小企業和外企所占份額逐漸上升。“我們在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產品。”楊銘說。這家德國企業在江蘇太倉建有生產線,同時其在金壇建設了更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將于近期投入生產。
不過,在中端產品市場上,德國企業面臨著來自中國企業的有力競爭。因為在這一領域兩國的技術水平差距相對較小,而中國企業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卻更好。
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的調研顯示,與德國機床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通常建立了覆蓋大陸地區的服務和分配中心,保證其能兌現向客戶承諾的1-2年的質保和全壽期的售后服務。即便在節假日,中國企業的售后人員也能在48小時之內趕到客戶所在地,為客戶提供維修和備件,而且成本也更低。與之相比,客戶對德國機床售后服務的體驗則并不理想,這主要是由于響應速度和維修成本上與中國機床企業的差距。
因此,德國機床制造協會號召德國的機床企業能夠適當將研發和技術差距小的產品在中國本土化,通過當地為當地生產進入大量市場,但在產品領域仍然保持進口策略。縮小與中國機床企業在服務上的差距,增強服務的靈活性和與客戶的交流。
數據顯示,機床消費量去年增長了約9.3%,今年卻放緩了腳步。歐洲機床委員及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主席MartinKapp日前稱,今年*機床消費量預計將僅增長2%,但從消費總量上看卻將達到了*的681億歐元。而且種種跡象表明,明年的機床消費量將恢復快速增長,并創造新的行業紀錄。
雖然市場對機床的需求今年有所放緩,而中國的機床市場卻仍然保持著相對較快的增長速度,著亞洲市場的發展。作為世界上zui大的機床生產國和消費國,中國對機床市場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MartinKapp表示,中國成為歐洲機床行業zui大的市場,同時其增長速度也zui快。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的預測顯示,到2017年,中國的機床消費量將在306億-376億歐元之間,而這個數字在去年是239億歐元。
進入21世紀以來,機床產品的交易額增長了80%,市場中的一半產品用于出口。
歐洲是機床市場發展的zui大受益者,其產品的4/5出口到其它地區,絕大部分為精密機床,在機床市場上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在另一方面,中國的機床產能和市場需求雙雙高增長。去年中國機床行業產值達到147億歐元,消費額達到239億歐元,是當前zui大的機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
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執行主任WilfriedSchaefe表示,中國是德國重要的出口目的地,在2012年占到出口總額的近30%。數據顯示,去年德國機床行業出口額約為83億歐元,而其中有超過24億歐元是來自于中國。
雖然今年上半年德國機床行業的出口額下降了3%,但對中國的出口額則上升了6%,占總額的27%。這使得德國機床行業有必要保持其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
在對中國市場進行調研之后,WilfriedSchaefe認為,到2017年,中國的機床消費量將在306億歐元-376億歐元之間。汽車、機械和航空行業仍然是機床的重點客戶。能源行業在政府的支持下,其需求量也保持著穩定的增長。但航空行業的需求量在2015年之前將有快速增長,而其它行業的增速則會有所下降。
德企在華需加快本土化
去年機床市場的高速發展和對未來市場的樂觀預期,使得很多德國機床企業都有在中國擴大生產和投資的打算。WilfriedSchaefe參與的關于中國機床市場的調查顯示,中國機床產品在研發、質量和精度方面仍落后于德國。因此,精密機床將在中國繼續保持較高的需求量。
不過,在德國企業眼中,中端市場才是zui有潛力的市場。
10月18日,德國通快集團完成了對江蘇金方圓數控機床有限公司72%股權的收購。通快集團人士稱,此舉有利于其對中國中端市場的開拓。
埃馬克機床(太倉)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楊銘對本報記者表示,以往機床主要客戶是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一度占到90%左右。但zui近兩年來國有企業的機床需求快速下降,而民營中小企業和外企所占份額逐漸上升。“我們在開發針對中小企業的產品。”楊銘說。這家德國企業在江蘇太倉建有生產線,同時其在金壇建設了更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將于近期投入生產。
不過,在中端產品市場上,德國企業面臨著來自中國企業的有力競爭。因為在這一領域兩國的技術水平差距相對較小,而中國企業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卻更好。
德國機床制造商協會的調研顯示,與德國機床企業相比,中國企業通常建立了覆蓋大陸地區的服務和分配中心,保證其能兌現向客戶承諾的1-2年的質保和全壽期的售后服務。即便在節假日,中國企業的售后人員也能在48小時之內趕到客戶所在地,為客戶提供維修和備件,而且成本也更低。與之相比,客戶對德國機床售后服務的體驗則并不理想,這主要是由于響應速度和維修成本上與中國機床企業的差距。
因此,德國機床制造協會號召德國的機床企業能夠適當將研發和技術差距小的產品在中國本土化,通過當地為當地生產進入大量市場,但在產品領域仍然保持進口策略。縮小與中國機床企業在服務上的差距,增強服務的靈活性和與客戶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