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性能特點
1. 強抗震能力
- 采用高強度鋼材(如Q235B、Q355B)或鋁合金材質,結合抗震節點設計(如鉸接式、彈簧式連接),能在地震中通過柔性結構吸收能量,減少橋架位移,避免電纜因劇烈晃動而斷裂。
- 可承受水平加速度≥0.6g(g為重力加速度)的地震荷載,符合GB 50981《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要求。
2. 高承載與穩定性
- 支架結構設計符合力學原理,單支架承重可達50-500kg(根據規格不同),能支撐橋架及電纜的重量,同時在震動中保持穩定,防止坍塌。
- 采用三角形穩定結構或多向支撐,避免單點受力,增強整體抗傾覆能力。
3. 靈活適配性
- 可適配不同規格的電纜橋架(如槽式、托盤式、梯級式),通過調節支架高度、間距及配件(如U型夾、螺栓)實現定制化安裝。
- 適用于多種建筑場景(如廠房、商業綜合體、地鐵),可在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不同墻體/屋頂上固定。
4. 耐腐蝕與耐久性
- 表面經熱鍍鋅(鋅層厚度≥65μm)、噴涂環氧漆或鋅鋁鎂鍍層處理,耐鹽霧、潮濕及化學腐蝕,戶外使用年限可達20年以上,室內環境下維護周期長。
二、結構設計優勢
- 多向防護:
支架具備縱向、橫向及垂直方向的抗震支撐,可抵御不同方向的地震力,避免橋架因單向震動導致連鎖破壞。
- 便捷安裝:
配件標準化(如成品槽鋼、抗震連接件),可現場快速組裝,無需焊接,減少施工時間,且后期調整方便(如增減橋架時可靈活拆卸配件)。
- 防火與兼容性:
材質本身不燃,且與橋架、電纜的防火要求匹配;可與其他機電抗震支架(如管道、風管支架)共用底座,節省空間和成本。
三、適用場景與規范
- 強制應用場景:
- 抗震設防烈度≥6度的地區,建筑機電工程中的電纜橋架需按規范設置抗震支架(如醫院、學校、高層建筑等)。
- 穿越建筑物伸縮縫、沉降縫及長度超過30m的直線段橋架,需增設抗震支架以緩解結構變形影響。
- 設計標準:
需符合GB 50981、CECS 420《建筑機電設備抗震支吊架通用技術條件》等規范,安裝后需通過抗震性能測試(如模擬地震振動臺試驗)。
四、與傳統支架的差異
對比項 抗震支支架 傳統支架
抗震能力 專門設計,可抵御地震荷載 僅承重,無抗震功能
結構連接 多向鉸接,柔性抗震 剛性固定,震動易斷裂
材料強度 高強度鋼材,防腐性能更優 普通鋼材,防腐性一般
安裝成本 初期成本較高,但長期維護成本低 成本較低,地震后維修成本高
五、選型與安裝要點
- 選型依據:
根據橋架規格、電纜重量、安裝高度及抗震設防烈度選擇支架型號,如8度設防地區的200*100mm橋架,建議選用承重≥200kg的抗震支架。
- 安裝間距:
- 水平橋架:抗震支架間距≤18m(設防烈度6-7度)或≤12m(設防烈度8-9度)。
- 垂直橋架:間距≤4m,且每層至少設置1處。
通過以上性能特點,電纜橋架抗震支支架可在地震中保障電纜系統的完整性,減少災后斷電風險,提升建筑機電系統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