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商務網欄目 機床會議】2017年12月28日,工信部在北京召開2017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推進會。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副主任殷明漢、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羅文、科技司司長陳因等領導、嘉賓以及來自各省、市經信委、研究院所、協學會共180余位代表參加本次會議。
會上,殷明漢、羅文發表重要講話。
羅文表示,標準是市場競爭的制高點,其實質是產業利益的分配和產業鏈的分工。羅文說,要圍繞“一帶一路”的建設,加大對我國企事業單位制定標準、研制標準外文版的支持力度,為我國產業的化發展提供標準支撐和。
殷明漢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已于今年11月4日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修訂通過,將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新《標準化法》是我國標準化工作的基本法,這部法律的修訂對促進標準化改革創新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該法的修訂,有利于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有利于強化標準化工作的法治管理、有利于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工信部科技司陳因作《2017年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報告》。他表示,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強化標準、服務兩個強國建設”,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和工信部工作會議要求,總結“中國制造2025”實施以來的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分析把握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研究部署2018年的標準化工作。
他指出,近年來,在工信部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緊密圍繞兩個強國建設,以實施“中國制造2025”為主線,一手抓改革,加快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推薦性標準優化完善、團體標準培育發展等各項措施的落實;一手抓發展,加強標準體系建設、重大標準制定、標準化等重點工作的推進,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績,我國企事業單位牽頭開展343項標準制定,《智慧可持續發展城市總體規劃》等197項我國工業通信業標準成為標準,進一步提升了我國的標準話語權,增強了相關產業的競爭力。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以政府供給為主的標準體系不斷完善,標準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和實施行業管理中的基礎性、戰略性作用日益凸顯。與此同時,陳因還強調,現有標準體系依然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表現在標準供給結構不夠合理,標準出臺和更新速度還需加快,標準的質量和水平還有待提高,與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現實需求還存在差距等。對此,工信部將進一步增強做好標準化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準確把握標準化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推進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創新發展。
此次會議期間,羅文、殷明漢還為獲得2017年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單位頒發了證書。
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的開展是為了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要求,大力培育發展團體標準,支持團體標準的推廣應用。經專家評審,工信部共遴選出31個協/學會共計106項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其中中國鑄造協會8項團體標準入選。獲評項目有:《鑄造用高純生鐵》、《軌道交通用低溫鐵素體球墨鑄鐵件》、《耐磨鋼鐵沖擊試驗方法》、《耐磨耐蝕鑄鐵件》、《鑄造產業集群(園區)架構指南》、《耐磨耐熱鑄鋼件》、《綠色鑄造企業評價規則》、《鑄造磨球沖擊疲勞壽命試驗方法》。
下午的會議上,工信部科技司甘小斌調研員作了“《培育發展工業通信業團體標準的實施意見》解讀”。
他指出,意見是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和《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13號)要求,加快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新型標準體系,推動工業通信業團體標準化工作健康有序發展而制定的。
他強調,團體標準發展要堅持市場導向、創新驅動、規范引導,逐步形成社會團體協調相關市場主體、遵循市場規律自主制定、發布和實施團體標準,快速反映和滿足市場需求的團體標準化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團體標準在推進技術創新和培育區域品牌等方面的作用,服務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到2020年,工業通信業團體標準化工作機制要基本健全,團體標準的市場認可度需得到較大幅度提升。在市場化程度高、技術創新活躍的領域培育發展一批技術水平先進、具有競爭力的團體標準應用示范項目,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高度和影響力的團體標準制定機構。
此次會議還對工信部2017年標準化工作進行了全面總結,并對2018年總體思路和重點工作進行了展望。中國鑄造協會將學習和貫徹本次會議要求,持續提升協會標準的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化程度,推動標準成為對質量的“硬約束”、產業發展的“硬實力”,助力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發展。
(原標題: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推進會發布2017年工信部百項團標應用示范項目結果——中國鑄造協會8項團體標準入選)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